邵阳新闻网8月20日讯(通讯员 彭绵长 唐韵婷 易诗捷)连日来,邵阳市天子湖不夜城 “拾光小铺” 热闹非凡 —— 由湘潭理工学院 “拾光筑梦” 大学生团队与邵阳市义工联合会联合打造的 “时光稚造园” 托管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,活动旨在为5至8岁的乡村儿童和新兴就业群体子女提供托管照护服务,为孩子们搭建了快乐成长的 “第二课堂”。
多元课程巧设计,点亮孩子成长路
考虑到托管儿童年龄跨度大、兴趣需求多样的特点,“拾光筑梦” 团队在课程设计上花足了心思,打造出覆盖语言、艺术、科技启蒙的 “全维度成长套餐”。
语言课堂上,志愿者们化身 “故事大王”,用绘声绘色的童话、朗朗上口的儿歌和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主动开口、大胆表达。“小老鼠上灯台,偷油吃下不来……” 伴随着清脆的歌声,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跟着模仿,在欢声笑语中积累词汇、锻炼表达;艺术创作环节更是孩子们的 “创意天地”,彩笔、粘土、卡纸在小手中翻飞,有的孩子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,有的用剪纸拓印出五彩斑斓的花朵。
最让孩子们兴奋的,莫过于融入 AI 技术,志愿者们借助 AI 工具,将孩子们口中的 “理想职业” 变成一张张具象化照片:穿上白大褂的 “小医生” 眼神坚定,站在讲台前的 “小老师” 笑容亲切,身着军装的 “小军人” 身姿挺拔…… 看着照片里的自己,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,或许在未来的某天,这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,开出理想的花。
寓教于乐玩中学,课堂变身 “欢乐场”
“她的表情是开心!”“不对,你看她皱着眉头,应该是生气了!” 在 “情绪猜猜猜” 游戏现场,台上的小朋友夸张地模仿着 “难过”“惊喜”“委屈” 的表情,台下的小伙伴们高高举起小手,争先恐后地抢答,教室里满是清脆的笑声。这是 “时光稚造园” 秉持 “寓教于乐” 理念的生动缩影 —— 让知识在游戏中传递,让成长在互动中发生。
DIY 手工风筝课上,彩色卡纸、胶水、颜料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,孩子们瞬间开启 “创作模式”:有的踮着脚尖够到橙色颜料,要给风筝涂上 “太阳的颜色”;有的歪着头小心翼翼地拼接卡纸,想做出 “会飞的小鱼”;还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讨论,把 “宇宙飞船”“彩虹”“小兔子” 的元素都融入风筝设计。“老师你看!我的蝴蝶风筝做好啦!”彭佳依举着刚完成的作品跑向志愿者,风筝翅膀上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她的名字。
家长好评传温暖,细节之处见用心
“以前总愁孩子没人管,更不知道怎么科学引导他学习,现在有了‘时光稚造园’,我彻底放心了!” 唐佑言的爸爸提起托管班,满是感激,“孩子每天回家都念叨课堂上的趣事,不仅学到了知识,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,敢主动和邻居打招呼了。”
“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,桌椅都是圆角的,不怕孩子磕碰,老师们也特别有耐心。” 唐一然的奶奶经常来接孩子,她记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,志愿者立刻拿来纸巾帮忙擦拭,“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小情绪,这样的托管班,我们家长特别信赖。”
青春力量助公益,未来可期共成长
“时光稚造园”是邵阳市义工联合会“拾光小铺”十大时光系列项目之一,此次由湘潭理工学院学生以“三下乡”实践形式参与运营,让公益托管服务与青年实践深度结合。
截至目前,“时光稚造园” 已吸引 20 余组家庭报名参与,随着课程的推进,越来越多孩子在这里收获了知识与快乐。湘潭理工学院 “拾光筑梦” 团队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,增加科普实验、传统文化等特色模块,让 “时光稚造园” 覆盖更多乡村儿童,用青春力量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旅程,助力他们飞向更广阔的未来。